您现在的位置: 南五味子 > 南五味子用法 > 正文 > 正文

还在喝秋季的ldquo第一杯奶茶r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27 14:38:5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0563.html

近日“秋季的第一杯奶茶”爆火,朋友圈几乎被“秋季的第一杯奶茶”类似的信息疯狂的刷屏,而我们门诊也因为这“秋季的第一杯奶茶”而增加了病患量!

其实我在门诊谈到饮食忌口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告诫接诊的朋友们一定要:“少饮豆浆、牛奶!少吃生凉、甜品——包括水果!”

因为豆浆、牛奶性质寒凉,不利于脾胃运化,寒凉之品摄入过多,肠胃蠕动缓慢,加上豆浆、牛奶、水果容易腐化,酿生腐热、酸腐、痰湿,很容易上逆,损伤胃肠食道、口鼻咽喉、扁桃体、腺样体、眼结膜以及头面皮肤,从而出现各类“炎性反应”!

特别是素有脾胃虚寒或者寒湿化热者,进食奶茶、豆浆、奶制品以及瓜果很容易出现消化道反应以及头面疮疡,所以不要追捧一些不太理智的风气!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本来应该唤醒大众的养生防病意识,但是却仍然避免不了很多人为了所谓的“网红效应”而忽视自身健康防护!

在生命健康和摄食美食之间,每一个人都应该理智的对待。无论是秀恩爱还是撒狗粮,请不要用不利于身体的方式哦!秋冬季节养生从拒绝“第一杯奶茶”开始!

秋冬季节如何进行养生

对于这个问题四季养生中医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就明确论述了,对于秋冬季节应当从衣、食、住及情志调养等整体论述。

添衣防寒

秋季肺金主时,卫气多虚,风寒之邪很容易侵犯,故而秋季多患肺系疾患。常见体虚之人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出现感冒、咳嗽、面瘫、鼻渊之疾,稍稍叮嘱保暖增添衣裳并穿戴鞋袜,多能缓解。

故民间谚语云:“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但人问民间亦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之谚。

二者是否冲突?

两句谚语其实都没有错。前者讲秋分时节,阴阳之气已经从阳气盛转至阴气渐盛,故而秋分之后凉燥主时,寒凉之气渐盛,宜稍稍注意防风御寒。宜适当保暖,适时增添衣裳,规避风寒,不宜过度暴露身体,特别是早晚气温偏低之际,更应注意不要吹凉风。

后者强调,我们也要也结合人身素质进行秋冻锻炼,秋冻劝诫人们在入秋之初,“暑气未尽,寒凉未盛”之际不要过早穿厚衣裳,以免汗出当风。特别是对于老弱病孕等体弱之人,宜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物,应养成“凉水洗脸,温水刷牙”的良好生活习惯。

饮食和住宿

饮食上注意适当增加进食酸敛滋阴润燥之品,并要注意养护脾胃运化之功,不宜过于摄食大补滋腻之品,也不宜过度进补辛燥壮阳大补之品。依据自身脏腑功能进行饮食结构布局,既要注意因时令摄食,亦要因个人体质制宜进食。

秋季宜适当进食肉食贴秋膘,以御冬寒,应进食新鲜肉食,尽量不要摄食腌制、烟熏腊味以及香肠之类,以免影响脾胃运化。

夜寐注意勿卧在窗口、风口,以免风邪入络。选择气候适宜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凡雨、雾、露之际及潮湿之地尽量不去锻炼,以免运动之时,汗出玄府开畅,湿邪入侵,形成痹病。大风凛冽之际不宜锻炼,以免风邪入络,损伤筋骨。

“一夏无病三分虚”,故民谚云:“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秋冬季节,近现代人们常谈的健康话题莫过于“进补”。

秋冬季节是膏滋进补和药酒进补的最佳时期,宜根据自身素质进行进补,不宜跟风!中药方药需要辨证处方,无论是汤药,还是丸散膏丹酒剂等都需要因人而异运用。

我们应该如何进补身体呢?

进补的目的是“扶正”,——扶助正气,增强抵御病邪之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治未病”。秋季宜使用滋阴补气之品进行调补。

常用的中药物有:

沙参、百合仁、金石斛、肥玉竹、西党参、绵黄芪、白莲子、怀山药、莲藕、虫草花、灵芝、枸杞子、麦门冬、天门冬、乌玄参、生地黄、制黄精、杏仁、青橄榄、枇杷果、胡麻仁、女贞子、五味子、桑葚子、贝母、刺五加等;

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用:

鱼胶、冬虫草、人参、西洋参、移山参、斑褐灵芝、槐耳、龟甲、鳖甲、龟甲胶等。平时也可以使用二冬膏、枇杷膏、雪梨膏、陈皮膏等进行滋阴润肺。

推荐几款秋季汤料和茶疗方:

1

食疗汤方

沙参玉竹瘦肉汤:北沙参30克,玉竹30克,瘦肉二两,生姜丝适量,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煮,起锅时,加入少许食盐、葱花即可。

沙参玉竹石斛:北沙参15克,肥玉竹15克,铁皮石斛10克,排骨一根(斩成小段),猪腱子肉一块(切成小块),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熟,起锅时加入适量盐巴即可。

石斛莲子百合汤:石斛10克,莲子30克(去芯),龙牙百合10克,瘦肉二两,生姜3片,红枣6枚,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熟,起锅时加入少许盐巴、香菜碎。

苹果雪梨煲瘦肉汤:苹果一枚(去皮、剖开、挖心),雪梨一枚(去皮、破开、挖心),瘦肉二两,红枣三枚(擘开、去核),放入炖盅,加入清水,隔水炖煮,吃肉饮汤。

百麦瘦肉汤:龙牙百合20克,麦冬10克,瘦肉二两,隔水炖煮,起锅时,加入少许盐巴、胡椒碎,饮汤食肉。

花旗参田七乌鸡汤:花旗参10克,田七10克,蜜枣3枚,生姜6片,乌鸡一只(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放入砂锅,炖煮至熟烂,加入少许盐巴调味,食肉饮汤。

川贝南北杏炖瘦肉:川贝母6克,南杏仁15克,北杏仁10克,瘦肉二两,红枣6枚,生姜3片,放入炖盅,加适量清水,隔水炖煮。

2

秋季茶疗

方一:西洋参6克,桔梗6克,枸杞子10克,甘草6克,泡饮频频饮用。

方二:杭菊花3克,枸杞子10克,新会陈皮3克,甘草3克,泡饮频服。

方三:木蝴蝶5克,胖大海1枚,甘草3克,藏青果10克,水煎煮,作茶频服。

方四:生姜6片,红枣6枚,红糖适量,水煮作茶,晨起服用。

方五:铁石斛6克,西洋参6克,五味子3克,桔梗6克,藏青果6克,麦冬6克,余甘子6克,甘草3克,水煮作茶频频饮用。

方六:霜桑叶6克,夏枯草3克,杭菊花3克,灯芯草1克,枸杞子10克,甘草3克,水煮作茶频频饮用。

方七:黄芪15克,党参10克,龙眼肉10克,水煮作茶频服。

方八:斑褐灵芝6克,石斛6克,水煎作茶频服。

养生更要注重情志

秋季人们情绪多变,忧愁怨怒常伴,常常看到肃杀萧瑟的秋色而心情悲哀,仿佛“悲秋”之情自古就有之,因为秋收无果,常常有人想不开,据统计秋季自杀和犯罪率相对其他季节尤为增多。

经历过春季疫情的洗礼,虽然疫情还在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计,但是华夏民族历代传承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可以抛弃。

01

诵读

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不忿之际宜诵读《小窗幽记》、《菜根谭》,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以缓愤懑!

02

秋游

人生应有“舍得精神”,只有领悟“舍得”才能活得坦然洒脱!实在空虚,秋游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秋冬季节也有她独特的美韵!

无论是满山红叶,还是云雾绕山,亦或是碧海蓝天,还有苍茫的草原,广袤的戈壁滩,银装的雪景......都有着迷人的韵味,只是我们要融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把满腔的情绪都融合在大自然中,看落叶归根,鸿雁南翔,听松涛海啸,秋风吹过,不仅仅吹来果实的甜蜜,还有秋菊香!

03

乐观心态

保持着乐观的心情,学会感恩每一位遇到的路人,也感谢时间带给我们更多地认知和感悟,驱散心中的暗霾,活得更阳光一些,不要在深夜辗转难眠,其实心里的挂碍并不会因为焦躁不安而削减,还不如酣畅淋漓的睡一觉,养精蓄锐反而能更好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何必吟诵“秋夜愁肠难入眠”?须知“时光如梭人生短”,应把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业上,不必悲叹春夏与秋冬!

医生

张玉龙

主治医师

切脉针灸科/中医内科

(长按图片即可预约医生)

简介

中医世家,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本科。师从杨俊、杨任民、马俊、周楣声、潘嘉龙、董洪强、马山等国家级名老中医,精于切脉、面诊、舌诊诊断疾病,擅长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艾灸、刮痧、火罐、刺络放血等综合治疗疾病。

擅长

内科:感冒、咳嗽、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肠道息肉)、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道息肉、黄疸)、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顽固性失眠、头痛(偏正头痛、头风、外伤性头痛)、结石及各系统肿瘤调治等。

妇科: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妊娠病(妊娠恶阻、妊娠外感、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妊娠便秘、尿潴留等)、崩漏、妇科炎症、产后病、乳腺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腺肌症及不孕症等。

儿科:感冒(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腺炎、腹泻、虫症、小儿厌食症、遗尿、多汗症、湿疹、水痘、小儿多动症等。

男科: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五官科:牙痛、口腔炎、鼻炎、咽喉炎、结膜炎、飞蚊症、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皮肤科:皮炎、湿疹、黄褐斑、青春痘、带状疱疹、荨麻疹、白癜风、脱发、肥胖症等。

骨伤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风、腰扭伤、股骨头坏死、神经痛、落枕、滑膜炎、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及各种痛症等。

出诊时间

周二~周日(全天),固生堂深圳罗湖分院

注:文章配图来自rf.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nanwuweizia.com/nwwzyf/6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南五味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